高清网络摄像机的另一个关键技术环节就是视频压缩算法,视频图像经过数字压缩后经网络传输这是网络摄像机最基本的功能,因此视频压缩算法的好于差直接决定了视频图像的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好的视频压缩算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画面的失真,因为众所周知应用于网络传输的视频压缩均为有损压缩,画面信息必然会有所损失,因此需要最大限度的在满足压缩比率的情况下保留最多的画面信息;另一方面好的视频压缩算法,可以在提供较好的画面效果的情况下,使用更低的码率,也就意味着占用更低的带宽和更少的存储空间。
目前主流应用的视频压缩算法为H.264标准,H.264定义了4种不同的Profile(类/级别),即Baseline(基线类),Main(主要类),Extended(扩展类)和HighProfile(高端类),级别越高相同画质码率越小,计算强度越大。随着高清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视频压缩算法升级的脚步也没有停止,在H.264标准被大家广泛应用的同时,H.265标准即将面世。2012年6月25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工作计划项目,原定于2008年至2010年推出的《Highefficiencyvideocoding》(HEVC或称H.265)技术标准预计于2013年1月推出。H.265算法标准将视频压缩效率比H.264提高一倍,即在保证相同视频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视频流的码率减少50%,可以实现利用1~2Mbps的传输速度传送720P,一方面节省了网络传输带宽,另一方面节省了录像存储空间,将高清摄像机的应用成本大幅降低。
H.265标准的推出会给高清网络摄像机的发展乃至高清监控市场带来哪些变化,还需要拭目以待,笔者认为短期内或不会有太大变化,关键依赖于各芯片厂商的跟进程度,如果一切按计划行进的话,H.265带来的变化最早也要到2013年底甚至2014年才能看到。
宽动态
此外,在满足各类应用场景和高清监控建设方案方面,宽动态也是高清网络摄像机的关键特性所在。很多的应用场合都存在逆光或场景中存在明暗差别较大的区域,此时如果要想同时看清楚亮处和暗处,就需要摄像机具有良好的宽动态效果,以此来保证过亮和过暗之处均可以看清楚。